广州 切换城市 [登录] [注册]
  • 海洋馆

    易龙平台

    用户中心

    游客

    登录

    自然界

    各种海洋生物详情..

    查看

    观赏界

    观赏动物、水族、宠物详情..

    查看

    生物分类

    各种分类详情..

    查看

    潜点介绍

    全球潜点盘点..

    查看

    潜店、水族店

    各种潜店、水族店详情..

    查看店铺
    查看商品
    当前位置: 生物分类 > 脊索动物门 > 尾索动物亚门 > 海鞘纲 > 分类描述

    分类名称:海鞘纲 | Ascidiacea

    分类地位:20      原文链接
    代表物种:玻璃海鞘,有柄海鞘,拟菊海鞘

    主要特征:外有保护性被囊。水由两个大孔流入和流出体腔,食物和氧随水流进入。沿岸的动植物残屑及深水的浮游生物是主要食料。雌雄同体,但卵排入水中异体受精

    简述:名称海鞘纲(Ascidiacea),海鞘为海鞘纲生物的统称。

    如果你有该物种的图片与会员共享,欢迎供图。请登录后点击本页面右侧‘我要报料’。

    海鞘纲简介


    海鞘纲
    尾索动物亚门的1纲。通称海鞘,形似壶状或囊状,因被有纤维质鞘而得名。为固着性动物,广布于各海洋,常见附着于岩石、码头的木桩、船底、海藻上或埋于浅海的泥沙中。有单体海鞘,也有无性出芽生殖而成的群体海鞘。
    俗名在山东省沿海一带俗称海奶子,因其受惊扰或刺激时体壁可骤然收缩,体内积贮的水分别从出入水孔中似乳汁般喷射而出。

    分类


    在分类上海鞘属脊索动物门原索动物中尾索亚门海鞘纲被囊动物亚门(Urochordata)海鞘纲(Ascidiacea)无脊椎动物的统称。
    海鞘 
    具有原始脊椎动物的一些特点。营固著生活。各海洋均有分布,从潮间带到最深处都有。成体永久固著在码头柱桩、船体、岩石、海贝和大型蟹背上。单独固著或成群体。外有保护性被囊。水由两个大孔流入和流出体腔,食物和氧随水流进入。沿岸的动植物残屑及深水的浮游生物是主要食料。雌雄同体,但卵排入水中异体受精。幼体自由游泳。体前端吸盘的後方是口。脊索在尾部,另有神经索。幼体经数小时游泳後,以前端吸附在其他物体上。尾部萎缩消失。除一个神经节外,脊索和神经索完全消失。经变态发育为成体。也行出芽生殖,在近基部处生出指状芽,脱落後固著在别处长成新个体。

    种类


    海鞘纲海鞘纲
    海鞘在世界各大海洋均可发现,其种类约有1250种。海鞘纲又可分为单海鞘和复海鞘两大类。
    单海鞘类营固着生活,不形成群体,体形较大,从一至二十公分均有,一般呈不规则椭圆形,一端固着,另一端有两个突起处为出入水孔所在,出水孔较入水孔低。
    复海鞘类由无性生殖的出芽法形成群体,它们的个体一般较小,各个体之间以柄互相连接,并有共同的被囊。它们通常长的很薄,形成如被单状披覆在岩石上或其它动物上。复海鞘以各自的入水孔进水,有共同的出水孔。
    大型的海鞘多产于寒带海域,而暖海海域的海鞘体型较小。大多数的海鞘生活在深度四百公尺以内的海底,它们在海底可附着于任何适当的物体表面,就如有些船只底部因受海鞘大量附着,使得航行速度变慢,浪费了许多燃料。
    海鞘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海鞘有柄海鞘、玻璃海鞘、拟菊海鞘等。柄海鞘除了茎柄外,体表还生有许多不规则的瘤状隆起;玻璃海鞘的被囊是透明的。体内的五脏六腑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拟菊海鞘以无性出芽生殖方式形成群体,仿佛橙黄色的花朵。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海洋中,从潮汐到千米以下的深海都有它的足迹。

    形态特征


    海鞘形状有的象茄子,有的似花朵,外形很象茶壶。若用手指触动海鞘,它就会从出水管孔射出一股强有力的水流,然后由原来的挺立状态而绵软倒伏,所以它是动物。 刚出生的海鞘很象小蝌蚪,有眼睛有脑泡,尾部很发达,中央有一条脊索,脊索背面有一条直达身体前端的神经管,咽部有成对的鳃裂,而且小海鞘还能在海里自由地游泳。然而,几小时后,它的身体前端就渐渐长出突起并吸附在其他物体上。随后,尾部逐渐萎缩以至消失。神经管也退化,只留下一个神经节。咽鳃裂却急剧增加。体外同时产生被囊。海鞘有着脊索动物中独一无二的血液循环系统:它为开管式循环,为脊索动物中所罕见;更奇妙的是,它们的血流方向会每隔几分钟颠倒一次,绝对是独一无二。
    生存现状:一般人对海鞘很陌生,可能因它们都生活于海底,不但个体小且外型简单又无多大变化,所以较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可别小看它们!海鞘可是最进化的无脊椎动物之一,但低于文昌鱼(圆口纲)。

    身体结构


    上文所提的海鞘大多有两个水孔;「进出水孔」。进水孔向内通到一个大的咽喉部,学名围鳃腔,咽喉中有许多如篮网般的构造,称为鳃孔,借着吸水时将夹带在水中的食物颗粒滤入咽喉中;而食物颗粒被滤取后的水,则经由出水孔排出体外,海鞘摄食的对象以有机物的碎屑及浮游生物为主。 由入水孔进入宽广的咽部,咽部前端进口处有柔软的触手环。咽腔又名鳃室。咽宽大,呈囊状,壁上贯穿许多鳃裂,与鳃腔相通。鳃裂上有许多纤毛,由于纤毛的作用,水从鳃室经鳃裂流出围鳃腔以进行呼吸,咽和外套膜相连处一侧为腹面,咽腔内腹面的正中线有1条纵行的沟,称为内柱。内柱的上皮细胞有纤毛,也能分泌粘液,把食物送到食道口。内柱前端为围咽纤毛带。内柱相对的背中线也有1沟,称为背舌。漏斗形的食道位于内柱的后端,下连囊状胃,胃以下为肠。肠略盘曲。肛门开于围鳃腔内。胃壁上有消化腺。在消化管的腹侧,胃的附近有1小腔,称围心腔,其中有简单的心脏。肌纤维收缩引起围心腔收缩,间接使心脏收缩,而产生血流,血流在组织间的血窦中流动。循环的方向是沿咽的腹面流向前方,通过鳃裂,成为背血窦,由此再回归心脏。血液无色。在成体的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间的外套中,有1个小形的神经节,亦称脑。在幼虫期,尾部脊索的背面有延长形的管状神经索。神经节的腹面有一腺质体,称为神经下腺,作用不明。肠的弯曲部附近有一囊状块,并无特殊的输出管,在内面常发现尿酸等。

    生长繁殖


    海鞘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精子卵子直接排入水中或在围鳃腔内受精。自卵受精后,通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后发育成可以自由游动的幼体,此时它们的尾部已具有脊索构造,其外型如蝌蚪般,因而又称为「蝌蚪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会选择适当的环境降落与附着,以进行变态,发育为成体。但也有种类不需经过蝌蚪期,而直接发育为成体。海鞘经过变态之后,脊索退化消失。作为脊索动物门中最低等的尾索动物的代表,海鞘与假想的脊索动物的祖先——被囊动物有很多相似之处。
    • 相邻上一分类:没有符合条件的记录
    • 相邻下一分类:没有符合条件的记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