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切换城市 [登录] [注册]
  • 海洋馆

    易龙平台

    用户中心

    游客

    登录

    自然界

    各种海洋生物详情..

    查看

    观赏界

    观赏动物、水族、宠物详情..

    查看

    生物分类

    各种分类详情..

    查看

    潜点介绍

    全球潜点盘点..

    查看

    潜店、水族店

    各种潜店、水族店详情..

    查看店铺
    查看商品
    当前位置: 生物分类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硬骨鱼纲 > 辐鳍亚纲 > 鲀形目 > 分类描述

    分类名称:鲀形目 | Tetraodontiformes

    分类地位:30      原文链接
    代表物种:翻车鱼,二齿鲀,棘箱鲀

    主要特征:颞颥骨不分叉,与翼耳骨相连。无肋骨、顶骨、鼻骨及眶下骨。上颌骨常与前颌骨相连或愈合。

    简述: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为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鲈形总目Percomorpha的其中一目。体粗短,皮肤裸露或被有刺、骨板、粒鳞;腹鳍胸位或连同腰带骨一起消失。大多为海洋鱼类,只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多数生活在在海洋暖水水域,少数在温带或寒温带。鲀形目最古老的代表种类化石见于下始新世,在演化上与鲈形目刺尾鱼科Acanthuridae的祖先十分接近。

    如果你有该物种的图片与会员共享,欢迎供图。请登录后点击本页面右侧‘我要报料’。

    鲀形目简介


    代表种:Siganus guttatus (Bloch, 1787)代表种:Siganus guttatus (Bloch, 1787)
    颞颥骨不分叉,与翼耳骨相连。无肋骨、顶骨、鼻骨及眶下骨。上颌骨常与前颌骨相连或愈合。牙圆锥状、门齿状或愈合成喙状牙板。鳃孔小,侧位。体被骨化鳞片、骨板、小刺或裸露。背鳍1或2个;腹鳍胸位或亚胸位,或消失。腰带愈合或消失。气囊或有或无。
    鲀形目
               鲀形目

    生活习性


    大多为海洋鱼类,只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或在一定季节进入江河。多数为近海底层鱼类,少数为中上层鱼类。多以甲壳类贝类、幼鱼等为食,其中鲀科刺鲀科等的牙齿愈合成牙板,能咬碎坚硬的食物。其食道构造特殊,向前腹侧及后腹侧扩大成气囊,遇敌时吞空气或水,使胸腹部膨大成球状,飘浮于水面。许多种类在春夏季向近海移动,在沿岸海区产卵,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生殖,怀卵量10余万至数10万粒,而翻车鲀却多达3亿粒,为鱼类中怀卵量最高者。
    鲀形目图册
               鲀形目图册

    下级分类


    有4亚目11科92属320余种,中国产11科52属106种。

    翻车鲀亚目

    Moloidei
    翻车鲀亚目,体高而侧扁,无尾柄,尾鳍常消失。皮肤一般粗糙,无侧线。前颌骨上颌骨愈合,不能伸缩。两颌牙愈合,形成一喙状牙板,无中央缝。4个,第4鳃弓后方具1裂孔。无腹鳍,无腰带。背鳍1个,高大,无鳍棘臀鳍与背鳍同形,约相对;背鳍和臀鳍鳍条后延,在体后端相连,形成一“舵鳍”。无气囊,成体无。皮厚如革。仅翻车鲀科。
    翻车鲀科Moloidae
    仅3属5种,包括矛尾翻车鲀Masturus lanceolatus、翻车鲀Mola mola、拉氏翻车鲀Mola ramsayi、斑点长翻车鲀Ranzania laevis和长翻车鲀Ranzania truncatus。体高而侧扁,椭圆形或长方形,后端圆形、截状或尖突。尾鳍消失或退化细小。口小,前位。体粗糙,被粒状突起或光滑,具六角形骨板。无腹鳍,无腰带。其他特征与亚目特征相同。大洋性鱼类,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海洋,也见于温带或寒带海洋。个体大,行动迟缓,常侧卧于水面。摄食海藻软体动物、小鱼、水母甲壳类等。产卵量可达3亿个,是产卵数最多的鱼类。幼体被瘤状突,随年龄增长身体渐变为卵圆形。我国产2属2种,翻车鲀体长可达3~5.5米,重达1400~3500千克,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台湾;矛尾翻车鲀尾鳍后缘圆形,无波状凹刻,有一尖矛状突起,故名,见于南海。

    鲀亚目

    Tetraodontoidei
    鲀亚目 ,吻圆钝,前颌骨与上颌骨愈合。两颌牙愈合成喙状牙板;中央缝有或无。鳃3对。体被小刺、强棘或裸露。背鳍1个,无棘,位于体后部;无腹鳍,无腰带骨。有气囊,遇敌时吸进空气或水,使腹部膨胀,皮肤上的刺都竖立起来,用以自卫。内脏及血液剧毒,可致人死命。有3科。
    鲀科(四齿鲀科)Tetraodontidae
    有28属120多种。体短粗,皮肤光滑或被小刺。上、下颌分别愈合成 2个喙状齿板,有中央缝。背鳍单个,与臀鳍相似且对生,无鳍棘;缺乏腹鳍。有鳔,气囊发达。肉味细腻而美,但肝脏和生殖腺等均含有河豚毒素。主要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活动性差,少数可进入淡水中生活。我国有11属38种,其中东方鲀属Fugu=Takifugu、兔头鲀属Lagocephalus、腹刺鲀属Gastrophysus俗称河鲀,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但毒素很强,常见如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假睛东方鲀Takifugu pseudommus、弓斑东方鲀Takifugu ocellatus、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等。双斑鲀Tetraodon biocellatus原产于东南亚,现常作为热带淡水观赏鱼被广泛饲养,俗称“8字娃娃”。
    三齿鲀科Triodontidae
    体圆柱形,腹鳍膜棘大,极侧扁。全身布满粗糙小鳞。背鳍具2根硬棘,但极微小,不易发现;除背鳍外各鳍无硬棘;无腹鳍。上颌牙愈合,在中央具一连合缝,即中央缝,下颌牙完全愈合、无中央缝,故呈三齿状。气囊发达。尾叉形。仅1属1种,即三齿鲀Triodon macropterus,体中央具1圆黑眼斑,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我国仅见于台湾。
    刺鲀科(二齿鲀科)Diodontidae
    有6属约20种。我国产2属9种。体呈圆筒形,头部与身体前半部又宽又圆,到尾部逐渐短小而呈锥状。背部宽平有气囊,腹部能膨胀。上下颌各具一枚发达的齿板,且无中央缝,故名“二齿鲀”。体被长棘,受惊吓时可竖立。无背鳍棘,无腹鳍,背鳍与臀鳍相对,位置稍后;尾鳍圆形,鳍条9~10根。广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海区。仔稚鱼时期随着大洋漂游生活,成鱼后则栖息于岩礁区之浅水域,不善游泳,行动缓慢。白天多半栖息在岩洞或石堆中,傍晚才出来觅食。平时体表的硬棘是伏贴于身上,一旦遇到掠食者攻击的危急时刻时,则会吞水使身体膨胀,体表的强棘引此而竖起,使捕食者无法吞食。肉食性,坚硬的颌齿可咬碎贝类棘皮动物螃蟹无脊椎动物为食。一些种类内脏生殖腺有毒。

    箱鲀亚目

    Balistoidei
    箱鲀亚目 ,体粗短,包在具3~6棱的体甲内,仅尾部可以活动;体甲由多角形的板状鳞合成。吻稍突出,口小,前位;前颌骨与上颌骨愈合,不能伸缩。牙为门牙状,不愈合成牙板。无侧线。背鳍1个,无鳍棘;臀鳍与背鳍同形,腹鳍消失,无腰带骨;尾鳍圆形或截形。无肋骨。无气囊。包括2科。
    六棱箱鲀科Aracanidae
    包括7属13种。体甲6棱,具腹侧棱、侧中棱及背侧棱,各棱有或无棘突。体甲在背鳍及臀鳍基的后方不闭合。尾部裸露,具有鳞形成得尾甲环。肛门前方具一腹皮褶。热带海洋底栖中、小型鱼类,行动迟缓。我国有2属2种:六棱箱鲀Aracana rosapinto分布于南海,棘箱鲀Kentrocapros aculeatus分布于东海。
    箱鲀科Ostraciontidae
    包括8属30种。体短而高,包藏于由鳞片特化成的、具有3~5个棱脊的体甲内;尾部裸露,无鳞甲。背鳍一个,短小而无鳍棘;腹鳍消失。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多栖息于热带沿岸区,以藻类与小型底栖动物如海鞘海绵软珊瑚等为主食。体表可分泌毒液,起保护作用。我国产4属8种,常见种类有体甲横断面呈三角形的驼背三棱箱鲀(Rhinesomus gibbosus)、体甲为四棱状的粒突箱鲀(Ostracion tuberculatus)及体甲四棱状而头背部具2枚棘突的角箱鲀(Lactoria cornuta)等,大多产于南海。

    鳞鲀亚目

    Balistoidei
    鳞鲀亚目 ,体均为长椭圆形,侧扁。尾柄细短,有时具瘤状棘突。吻突出或显著突出。两颌牙1~2行,牙为门牙状、圆锥状或楔状,不愈合成牙板。鳃孔小,侧位。有腹鳍,背鳍和腹鳍有鳍棘。体被骨化鳞或绒毛状小鳞。有腰带骨。无气囊。种类甚多,包括5科。我国现知有5科30属约48种,主要分布于南海暖水区。
    革鲀科(单棘鲀科)Aluteridae
    有约30属100余种。体侧扁,尾柄细,被绒状小鳞。第一背鳍有鳍棘;左、右腹鳍各具一棘或合有一枚短棘。无气囊。我国有12属19种。最为常见如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因头形似马而得名,俗称橡皮鱼或扒皮鱼;口小,上颌齿2行,下颌齿单行;无侧线;腹鳍退化,合成一枚短棘。体蓝灰色,鳍呈蓝绿色;产量高。
    鳞鲀科Balistidae
    有11属约40种。体侧扁,长椭圆形或菱形。眼小或中大,上侧位。口小,端位。上下颌每侧常各有1~2行楔状牙齿。背鳍2个,第1背鳍3鳍棘,第1鳍棘粗大,其余2鳍棘短小;第2背鳍及臀鳍相似,基底均较长。左右腹鳍合成1短棘,附在腰带骨的末端,短棘与肛门间常有膜状皮膜。体被中大或小形粗板状厚鳞,不相互覆盖。无气囊。体色美丽。肉食性,以甲壳类、贝类等为食,楔状齿可凿穿贝壳。背鳍鳍棘与支鳍骨摩擦能发声。有些种类肉有毒。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热带浅海区。我国有11属18种,分布于南海,常见的如宽尾鳞鲀Abalistes stellatus、圆斑拟鳞鲀Balistoides conspicillum、波纹钩鳞鲀Balistapus undulatus。
    三刺鲀科(三棘鲀科)Triacanthidae
    有4属8种。体侧扁,多少被细小而粗糙的鳞,鳞上多少有小刺。口小。各颌齿排列成2列,前列齿呈门齿状,后列齿稍圆。腰带不具活动性。背鳍棘部具3棘,仅第一鳍棘粗大,其它均细弱。尾鳍叉形。我国有3属7种,如三刺鲀属Triacanthus和假三刺鲀属Pseudotriacantus。
    拟三刺鲀科Triacanthodidae
    有11属20种。牙小,圆锥状,多成1列。背鳍棘6根,最后1根棘不明显,12~18根软鳍条;棘基部较软条基部为长;尾鳍截平或圆形。尾柄短而不向后变细;腹鳍棘强壮,软鳍条1~2根,不明显;鳞片小,菱形,具数根独立的小棘。我国有4属5种,包括拟三刺鲀属Triacanthodes、副三刺鲀属Paratriacanthodes、倒三刺鲀属Tydemania和管吻鲀属Halimochirurgus等,见于南海和台湾。

    河鲀毒素


    本目不少种类为有毒鱼类,其内脏含有一种天然毒素,称为河鲀毒素,以卵巢肝脏所含毒素最强,人畜误食后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其中尤以东方鲀属毒性最甚。但是河鲀毒素可作止血、止痛、解痉的药物。

    经济价值


    本目有不少种类为经济鱼类,东方鲀河豚)虽毒素很强,但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日本朝鲜中国不少地方都嗜食河豚,但有危险性,须处理得当。现马面鲀成为产量甚高的经济鱼类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