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切换城市 [登录] [注册]
  • 海洋馆

    易龙平台

    用户中心

    游客

    登录

    自然界

    各种海洋生物详情..

    查看

    观赏界

    观赏动物、水族、宠物详情..

    查看

    生物分类

    各种分类详情..

    查看

    潜点介绍

    全球潜点盘点..

    查看

    潜店、水族店

    各种潜店、水族店详情..

    查看店铺
    查看商品
    当前位置: 海洋馆 > 刺胞动物门 > 钵水母纲 > 旗口水母目 > 霞水母科 > 霞水母属 > 物种内容

    中文学名:  白色霞水母 | Cyanea nozakii

      

      
    科属分类:  霞水母属
    其它名称:  ,
    区域分布:  中国东海、黄海
      

      
    主要特征:  中胶层较薄,食用价值低。成体水母伞径200~300mm,大型个体超过500mm。外伞表面光滑,近中央的伞顶上有许多密集的刺胞丛隆起,8个缘叶,8个感觉棍,口腕非常发达,口腕上有大量刺细胞团。
      

      
    简述:  白色霞水母,是一种大型浮游生物,属于灾害性水母。白色霞水母生长过程中分泌毒素并缠粘网具,暴发性增殖使海洋生态失衡,因此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如果你有该物种的图片与会员共享,欢迎供图。请登录后点击本页面右侧‘我要报料’。

      

    白色霞水母简介


    白色霞水母被称作灾害性水母,是一种大型浮游生物,中胶层较薄,食用价值低,属于灾害性水母。白色霞水母生长过程中分泌毒素并缠粘网具,暴发性增殖使海洋生态失衡,因此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形态特征


    伞部

    伞 部扁平呈圆盘状,中央略隆起,伞径200~300mm,大型个体超过500mm外伞表面
    白色霞水母白色霞水母
    光滑,近中央的伞顶上有许多密集的刺胞丛隆起中胶层较薄,伞中部中胶层10~20mm,向伞缘逐渐变薄,半透明,乳白色和浅褐色。内伞有16束放射肌,在主辐和纵辐部形成十几条并行的隆起环肌(见封3图版5),隆起显著形成16部分,宽窄环肌相间排列,以保证强有力的收缩。

    缘瓣

    与水管每八分之一伞缘有2个缘瓣,两个缘瓣之间凹陷浅于每八分之一伞缘间凹陷,共有16个缘瓣。缘瓣水管分枝并相互连接成网状,8个感觉器位于8个浅凹缘瓣之间。

    感觉器

    位于8个浅凹缘瓣之间的感觉器为棱形,在两个感觉垂片之间的深凹中具有1个豆形的感觉棍。

    发育形态


    受精卵发育成带纤毛的浮浪幼虫,浮浪幼虫在定置前形成一种凸面的圆形浮浪幼体囊,经脱囊狭窄柄部拉长进而变成一个细长颈瓶形状,萌发出4个触手成为早期螅状体;
    螅状体可产生足囊和通过产生匍匐茎形成囊胞进而发育成新的螅状体;
    正在捕食其他水母的白色霞水母正在捕食其他水母的白色霞水母
    横裂为典型的单碟型横裂;
    新释放的碟状幼体绝大多数为8个缘叶,8个感觉棍和8对钝圆的缘瓣,但畸形个体最多12个,最少6个缘叶,同时对海蜇与白色霞水母的碟状幼体形态进行了比较。
    可根据感觉胃囊和触手囊是否连接、缘瓣水管的排列类型、外伞顶中央是否有刺细胞丛以及个体伞径和颜色对白色霞水母、发形霞水母、棕色霞水母和紫色霞水母进行鉴别。

    繁殖


    白色霞水母从受精卵、浮浪幼虫、浮浪幼体囊、各期螅状体、碟状幼体、幼水母到成体水母各个发育期的形态,发现了白色霞水母繁殖能力特强,它既能有性繁殖也能无性繁殖,无性繁殖还能通过产生足囊和出芽两种方式完成。这一发现引起了日本、韩国等国的重视,因为这些国家也深受沙蜇、白色霞水母危害。董婧在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下,与日本中央水产研究所和加茂水族馆组成攻关组,共同对霞水母幼体食物选择及生长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有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弄清了幼体水母的饵料问题,这对灾害水母发生机制的解析至关重要。

    习性


    海蜇、沙蜇等其他水母对卤虫幼体、小型浮游动物都很感兴趣,白色霞水母却不予理会。它到底爱吃什么?董婧猜测也许白色霞水母的食物是其他水母。日本加茂水族馆以水母品种全数量多著称,中日研究人员尝试用其他水母来喂白色霞水母幼体,他们惊奇地发现董婧的假设是正确的,白色霞水母看见其他水母后,立即伸出长长的触手去捕捉,然后美餐起来。

    暴发危害


    2004年的7、8月份,整个辽东湾下网捕捞海蜇的渔民大失所望:一网下去只捞着几个海蜇,网里剩下的是成百上千个白色的水母,渔民管这种没有食用价值的水母叫作“线蜇”。“线蜇”被倒回了大海。费了一番辛苦,最终渔民连个油钱都没有赚回来。
    2005年第二期的《水产科学》发表了董婧的研究文章,题目就是《辽东湾暴发的灾害水母为白色霞水母》。原来,董婧鉴定出所谓的“线蜇”是霞水母科的一个品种白色霞水母。白色霞水母属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霞水母科,是一种大型浮游生物,中胶层较薄,食用价值低,属于灾害性水母。白色霞水母生长过程中分泌毒素并缠粘网具,暴发性增殖使海洋生态失衡,因此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董婧说,自上世纪末起,东海北部至黄海水域连续发生霞水母暴发现象,且有愈演愈
    水母的白色霞水母水母的白色霞水母
    烈之势。其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大,时间之长,在历史上也属罕见。因之而起的网具损毁、传统渔场无法生产等现实,已严重影响了东海、黄海夏秋汛的海洋渔业生产。由于霞水母生长速度极快,因而在短时间内可蔓延大片海区,使海水遭受严重污染,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幸存下来的中上层鱼类为了生存,也纷纷逃离渔场,向安全区域转移,使鱼类的生长、繁殖、索饵失去了良好的环境,造成海洋渔业资源枯竭,海洋捕捞产量严重下降。霞水母的大量繁殖、生长所带来的危害,在某些海域已远远超过了近年来近海赤潮所造成的灾害。
    “白色霞水母发生机制及其对渔业资源影响的研究”启动,专家力图查明白色霞水母发生和暴发机制及与海蜇等渔业资源之间的消长制约机制,为进一步的灾害预报和治理打下基础。

    灾害研究


    自上世纪末起,东海北部至黄海水域沙蜇、白色霞水母等灾害性水母暴发现象愈
    正在捕食其他水母的白色霞水母正在捕食其他水母的白色霞水母
    演愈烈,专家称灾害水母所带来的危害在某些海域已超过近年来的近海赤潮。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室主任董婧研究员2005年初,在国内外首次完成了白色霞水母的实验室内人工繁殖、生活史的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