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切换城市 [登录] [注册]
  • 海洋馆

    易龙平台

    用户中心

    游客

    登录

    自然界

    各种海洋生物详情..

    查看

    观赏界

    观赏动物、水族、宠物详情..

    查看

    生物分类

    各种分类详情..

    查看

    潜点介绍

    全球潜点盘点..

    查看

    潜店、水族店

    各种潜店、水族店详情..

    查看店铺
    查看商品
    当前位置: 海洋馆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硬骨鱼纲 > 辐鳍亚纲 > 刺鱼目 > 海龙科 > 物种内容

    中文学名:  刺海马 | Hippocampus histrix

      

      
    科属分类:  海龙科
    其它名称:  长棘海马,
    区域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
      

      
    主要特征:  背鳍软条18枚;臀鳍软条4枚;胸鳍18枚。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 刺海马 刺海马(5张) 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大于或等于眶后之头长。
      

      
    简述:  刺海马,为辐鳍鱼纲棘背鱼目海龙科海马属的鱼类,俗名长棘海马。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日本、新加坡、红海、台湾岛以及中国东海。栖息在有遮蔽的珊瑚礁区,属肉食性,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卵胎生。 刺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或称海马,为棘背鱼目,海龙亚目,海龙科,海马属一种热带及温带地区近岸生活于珊瑚礁区的海水鱼类。刺海马分布于红海及印太海域新加坡,中国海,日本海至澳大利亚等海域,外形奇特,色彩变化,可作为观赏鱼。同时因具有一定的中药功能而被作为药用经济鱼类。
      

      

    如果你有该物种的图片与会员共享,欢迎供图。请登录后点击本页面右侧‘我要报料’。

      

    刺海马简介

    刺海马体长可达17厘米。
    背鳍软条18枚;臀鳍软条4枚;胸鳍18枚。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
    刺海马

     
    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大于或等于眶后之头长。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小棘特别发达,仅后部尾环的小棘不甚明显。这是刺海马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征。体为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分布范围

    刺海马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日本、新加坡、红海、台湾岛以及东海、南海、夏威夷群岛、法属波里尼西亚等海域,栖息深度可达82米。

    生活习性

    刺海马体长栖息在有遮蔽的珊瑚礁区,属肉食性,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数据缺乏(DD) 

    药用

    性状

    刺海马体呈扁长形而弯曲,体长15~20cm,黄白色。头略似马头,有冠状突起,前方有1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凹陷。黄白色头部及体上环节间的棘细而尖,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渐细卷曲,体上有瓦楞形的节纹并具短棘。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化学成份

    刺海马含硬脂酸胆甾醇(cholesterol stearate)、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2-hydroxy-4-methoxy-acetophenone)、胆固醇(cholesterol)、胆甾-5-烯-3β,7α-二醇(cholseta-5-ene-3β,7α-diol)。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用于阳痿,遗尿,肾虚作喘,症瘕积聚,跌仆损伤;外治痈肿疗疮。

    用法用量

    3~9克,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药理作用

    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加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提高应激能力,增强记忆;能对抗氢考所引起的小鼠胸腺萎缩,提高免疫功能。此外还能抑制钙通道、抗血栓形成,并具性激索样作用。

    配伍应用

    阳痿,遗尿:配补骨脂、九香虫、淫羊藿;或单味浸酒服。
    症瘕积聚:配大黄、青皮、巴豆。
    跌仆损伤:配苏木、红花。

    附注

    同属动物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的干燥全体同等入药。

    品种简介

    海马都是海龙科 (Syngnathidae)的成员,以前人们将本科的鱼定义为管口鱼,因为它们的嘴的确是个管子。现在的分类学将其统一纳入棘背鱼目(Gasterosteiformes)中。海龙科下有60个属,近300多个个品种,我们在水族贸易中只能见到几个品种。它们大多产自太平洋和印度洋,体长10~500px。

    饲养方法

    饲养海马实际上是件很费心的事情,它们只对活的食物感兴趣,最喜欢的是海水小虾、小鱼,也可以用小河虾作为替代品,如果要长期饲养,则必须在饲养初期训练海马接受冷冻丰年虾。方法是:在投喂活虾的同时投喂冷冻饵料,饵料在水中漂浮,海马会误认为是活的而吃下。逐渐减少活饵的投喂量,直至不投喂,为它们制造短时间的饥饿,慢慢地它们就能习惯冷冻饵料。
    除了吃东西困难外,海马行动也非常笨拙。水族箱内一定要多摆放一些珊瑚的枯枝,以便它们栖息。大多时候它们是十分懒惰的,只有觅食的时候才在水族箱中游泳,吃饱后会整天用尾巴缠绕在珊瑚枝桠或任何可以缠绕的物体上睡大觉。如果水族箱内没有可以攀附的物体,它们会互相缠绕在一起,拥成一个团沉在水底休息,或躺着或趴着像死了一样。饲养海马需要很弱的水流,并保证每周换10%的新水。多数海马对盐度的最佳适应区间与其它海水观赏鱼不同,大多海鱼适应32‰~35‰的盐度(比重1.022~1.026)。海马能适应8‰到34‰的盐度,最适宜的盐度在25‰~26‰(比重1.015),如果长期用高盐度海水饲养反而会感到不适。刚买回的海马是非常紧迫的,它们进入水族箱后往往绕成一团,在隐蔽处不动换。待24小时后方可适应环境,开始寻觅食物。

    注意事项

    不要让水族箱内出现小气泡,海马非常喜欢追逐吞食气泡,造成身体协调性失衡,俗称气泡病,这是不治之症,会将它们摧残死亡。另外最好不要和无脊椎动物混合饲养,它们经常到处乱“躺”,容易被珊瑚的刺细胞蛰伤,还可能被大海葵吃掉。

    人工繁殖

    只要认真的照顾,海马很容易在水族箱中繁殖。其繁殖行为是非常有特色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饲养海马的水温应当控制在20~26℃,虽然很多海马都能适应10℃的低温,但不推荐尝试。若要繁殖则更应在原温度的基础上适当生高1~2℃,以28℃为上限,最好不要超过30℃。当水温在30℃以上的时候海马会出现绝食,32℃的时候就开始呼吸急促甚至死亡。我观察到的繁殖温度是26℃,其它温度区间内没见过雄性有发情迹象。最初海马会一反常态地在吃饱后也相互追逐游泳,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到雄性海马用嘴轻轻撞击雌性的腹部。如果它们真的互相恋爱了,在今后的几天都会这样。直到某日一对海马双双沉到水族箱底部,或侧躺着或立着,相互纠缠。雌性海马有的时候会用尾巴缠绕住雄性。成年的海马一般雄性都比雌性大一些,并且粗壮的很。雄性在排泄孔的下方还有一个类似袋鼠育儿袋的育儿囊。当雌性紧贴着雄性腹部排卵的时候,雄性会将尾巴奋力地向头部勾起,这样育儿囊的开口会打开,卵被产在囊内。我没有看出卵是在进入囊之前受精的还是之后,只是当时却有精液排出。产卵过程大概要持续十几分钟,我看到的都是在早上7点左右。产卵结束后,雌海马离开小憩,雄性带着它们的爱情果实,跃到贴近水面的地方游泳,不久雌性也会赶来。海马真的很有趣,它们对感情十分的忠贞,一旦许配成婚,就会长相私守在一起不分开。而且还会一起驱逐其它的同类。如果捞走其中一尾,另外一尾就会惊恐地在水族箱的每一个角落里细心地查找。大概需要一周它才能将心上人忘掉,恢复正常觅食活动。但再与其它海马达成眷属又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水温26℃的情况下,大概两周小海马就可以孵化。实际上1周就已经孵化了,在育儿囊内多呆的一周可能是仔鱼阶段。临产的雄性海马会离开它的妻子,独自寻找水流最平缓的地方,用尾巴缠绕在攀附物上固定身体,身体一仰一伏前后摆动。雌海马有时候会赶来在一边助阵。起初的摇摆算是热身,几分钟后随着摇摆育儿囊口张开,每一次仰伏就会将囊内的小海马挤出一些。刚开始的时候一次也就挤出2~3尾,越到后面挤出的越多,最多一次挤出了30多尾。产子一般要持续20~30分钟,每次大概能产500~600尾幼鱼。小海马刚出世大概有5毫米左右,可以喂给轮虫或人工孵化的无节丰年虾。

    保护级别

    《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保护公约》(CITES)附录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