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切换城市 [登录] [注册]
  • 海洋馆

    易龙平台

    用户中心

    游客

    登录

    自然界

    各种海洋生物详情..

    查看

    观赏界

    观赏动物、水族、宠物详情..

    查看

    生物分类

    各种分类详情..

    查看

    潜点介绍

    全球潜点盘点..

    查看

    潜店、水族店

    各种潜店、水族店详情..

    查看店铺
    查看商品
    当前位置: 海洋馆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软骨鱼纲 > 板鳃鲨亚纲 > 燕魟目 > 魟科 > 物种内容

    中文学名:  赤魟 | Dasyatis akajei

      

      
    科属分类:  魟科
    其它名称:  鯆鱼,草帽鱼,蒲扇鱼,黄貂鱼
    区域分布:  湄公河沿岸、东南亚地区
      

      
    主要特征:  赤魟个体较大,海洋中最大个体重可达65-70公斤,一般多为5-8公斤左右;淡水中常见个体全长约50-70厘米,重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卵胎生。尾刺基部有毒腺,被刺后引起剧痛。油、肝及尾刺可入药。
      

      
    简述:  赤魟(Dasyatis akajei)属软骨鱼纲,下孔总目,燕魟目,魟科,魟属。是沿海一带常见鱼类,有的地方称黄鲼、黄鲂,舟山沿海渔民称黄花。此鱼体盘上、下平扁,尾部细长如鞭,尾前部背面有锯齿状硬棘一枚,棘基部有毒腺,被蜇后引起剧烈肿痛,因此垂钓者必须特别提防。
      

      

    如果你有该物种的图片与会员共享,欢迎供图。请登录后点击本页面右侧‘我要报料’。

      

    赤魟简介

    赤魟是食用鱼类和观赏鱼类,尾刺有毒腺,是危险的海洋生物。为暖温性近海底栖中小型次要经济鱼类。
    赤魟个体较大,海洋中最大个体重可达65-70公斤,一般多为5-8公斤左右;淡水中常见个体全长约50-70厘米,重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卵胎生。尾刺基部有毒腺,被刺后引起剧痛。油、肝及尾刺可入药。
    体平扁,亚圆盘状,尾极细长,鞭状,其前部有扁平尾刺。眼小。具喷水孔。胸鳍甚宽。鳃孔5对,与口、鼻同位于腹面。成体背正中至尾刺具1纵行结刺。体赤褐色。
    赤魟赤魟
    最大尺:197英寸(约合500厘米),1323(约合600公斤),不含尾巴身体长度达到95英寸(约合240厘)。
    身体极扁平,体盘近圆形,宽大于长。
    吻宽而短,吻端尖突,吻长为体盘长的1/4。
    眼小,突出,几乎与喷水孔等大。
    喷水孔紧接于眼后方;鼻孔鳃孔泄殖孔均位于体盘腹面。
    鼻孔在口的前方,鼻瓣伸达口裂。
    口小,口裂呈波浪形,口底有乳突5个,中间3个显著。
    齿细小,呈铺石状排列。
    体盘背面正中有一纵行结刺,在部的较大;区两侧有1或2行结刺。
    尾前部宽扁,后部细长如鞭,其长为体盘长的2-2.7倍,在其前部有1根有锯齿的扁平尾刺,尾刺基部有一毒腺。在尾刺之后,尾的背腹面各有一皮膜,腹面较高且长。
    体盘背面赤褐色,边缘略淡;眼前外侧、喷水孔内缘及尾两侧均呈桔黄色,体盘腹面乳白色,边缘桔黄色。尾部长不达体盘前后径2倍。体背污褐色,腹面淡黄色,边缘较深色。体长可达200厘米。

    生活习性

    赤魟赤魟
    赤魟属底栖鱼类,常匍伏于江河深潭,夜间活动。以软体动物为食。大者15kg。赤魟尾刺有毒。活体常挥动尾部进行刺击,人捞捕或处理鱼货时常被刺伤。
    赤魟常居住于底质为泥沙的深潭中,多在夜间活动,主要以小、小软体动物为食。常栖息在湄公河沿岸、东南亚地区,栖息水深为5~100米。
    栖息于近海泥底质海域。以底栖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等为食。尾部具毒棘,易伤人。卵胎生,最多可一次生10尾小魟。赤魟亦是可卵胎生的鱼类,春季交配,秋季产卵,每产7、8个,母鱼有护仔现象。黄貂鱼每次最多同时孕育13条小生命。母黄貂鱼在交配后,可将异性精液在体内储藏数年之久,并在需要的时候才“自我受孕”。
    在世界自然保护红名单濒危程度排名中属于易危,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因此种群数量不详。

    主要危害

    由于尾刺两侧倒生锯齿,刺入皮肉再拔出时,
    赤魟赤魟
    尾刺两侧锯齿往往使周围组织造成严重裂伤,而尾刺毒腺分泌的毒液则使患者立即发生剧痛、烧灼感,继而全身阵痛、痉挛。创口很快变成灰色,苍白,然后周围皮肤红肿,并伴有全身症状,如血压下降、呕吐、腹泻、发烧畏寒、心跳加速、肌肉麻痹,甚至死亡。如果及时治疗还好。若治疗不当,数天后仍可复发,且有后遗症,如伤及手指,则手指强直,不能屈弯。
    据1995年的《危险海洋生物—野外急救指南》,黄貂鱼是目前所知体型最大的有毒鱼类,尾部可达37公分长。如被刺到胸腔,会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特别是心脏部位受伤的话,需紧急开刀,不过伤及心脏通常都难逃一死。澳大利亚鳄鱼猎手欧文就是命丧黄貂鱼

    分布情况

    西太平洋区,
    赤魟赤魟
    包括中国、中国台湾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西南部以及南海和东海、越南、柬埔寨、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斐济图瓦卢,马尔代夫等海域,也溯西江到达南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西南沿海。
    分布于中国南海东海长江口咸淡水中亦有。
    纯淡水赤魟仅见于广西左江上游的南宁龙州日本南部、菲律宾沿海亦有分布。
    原为海产鱼类,在古代当海水退出广西之后便残留于内陆水体,约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以后才逐渐被“陆封”而定居于广西境内的。

    经济价值

    赤魟赤魟
    赤魟为食用鱼,腥味浓,肉质粗。肉味尚佳,皮厚实,无血有光泽,含丰富的胶质,水发后烹制成“大扒鱼皮”,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珍品。
    赤魟除食用外,还有一定药用价值。其肉性味甘、咸平,无毒,有补气之功效。用其熬油,主治小儿疳积。尾毒的毒液是一种氨基酸和多肽类的蛋白质,其药性咸、寒,有小毒,对于中枢神经心脏具有一定的效应,有清热消炎、化结、除症之功效。尾刺研末入药,对治疗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炎、咽喉炎、疟疾、牙痛、魟鱼尾刺刺伤均有一定疗效。其除作为制作鱼肝油的原料外,煮食后能治夜盲症

    重要事件

    “鳄鱼猎手”艾尔文不幸死于黄貂鱼
    2006年9月4日,
    新加坡河川生态园巨型黄貂鱼入新居
    新加坡河川生态园巨型黄貂鱼入新居(2张)
     有“鳄鱼猎手”之美誉的史斯夫·艾尔文于不幸遭到一条黄貂鱼的袭击而身亡。当时,44岁的他正在大堡礁拍一部水下纪录片。
    他所在的澳大利亚野生公园在一份声明中说,出事地点是在昆士兰州东北遥远的度假胜地多格拉斯港,艾尔文死于巴特暗礁中心地带一条黄貂鱼的触须。在艾尔文的工作船“鳄鱼一号”上的摄制组人员立即向最近的城市凯恩斯打了报警电话,同时把船驶向附近的一位叫低岛的地方,给飞来的救援直升机引路。但随后不久,医疗人员宣布艾尔文已经死亡。
    金色黄貂鱼在墨西哥海湾中结队迁徙
    2007年7月,
    赤魟赤魟
    业余摄影师桑德拉·瑞特丽在墨西哥的霍尔博客斯岛上拍下成群结队的金色黄貂鱼在墨西哥海湾中平滑地游动,好像金色云彩在海洋中漂移的壮观景象,这些壮观的图片展示成千上万的牛鼻黄貂鱼(也叫牛鼻鲼)在进行为期2年的长途迁徙。
    大型淡水鱼
    2008年6月,一名英国钓鱼者在泰国一偏僻河流中捕获巨型黄貂鱼,这名叫伊恩·韦尔奇的钓鱼者和他的四个同事花了45分钟才把这条宽6英尺(约1.8米),长14英尺(约4.2米)的大鱼(1英尺=30.48厘米)制服。
    2013年7月17日,
    赤魟赤魟
    工作人员把一只雌性淡水巨型黄貂鱼迁入新加坡河川生态园的“湄公河展览区”。
    少年为黄貂鱼接生将其放生
    2014年7月23日,18岁的美国佛罗里达少年Calvin Conger最近捕获一条黄貂鱼,并计划将它切碎, 变成钓鲨鱼诱饵。就在少年下刀前,突然发现这条鱼尾部“还连着条小黄貂”。
    原来,被钓上来的是条怀孕的母黄貂鱼,而且是恰好在其“分娩”过程中上了钩。少年的父亲见状赶紧过来帮忙,他们轻轻挤压母鱼的肚子,帮助它把小鱼生了出来。
    就在第一条小鱼欢蹦乱跳降生后,第二条健康的小鱼也顺利出生了。最后,Conger父子决定,将黄貂鱼一家三口放生。

    药用价值

    赤魟肉性味甘、咸平,有补气之功效。用其熬油,主治小儿疳积。尾刺研末入药,对治疗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炎、咽喉炎、疟疾、牙痛、魟鱼尾刺刺伤均有一定疗效。赤魟尾刺含有多种毒素,有重要药理作用。涂洪斌等克隆出编码赤魟肿瘤抑制因子IPL的全长cDNA序列,并报道了赤魟亲环素A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活性特征[。目前,赤魟尾刺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相关毒理和药理作用仍不清楚。
    酶解并经Sephadex G-25纯化制备的赤魟鱼肉多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返回顶部